第 A125 版主要新闻 |
字体: 放大![]() ![]() ![]() |
|
||||||
南国早报记者 许莎明 近年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成为职业院校一项重点工作。诊改与评估有着本质的区别,由评估到诊改是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一次嬗变,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成熟的参考范例。作为全区诊断与改进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与秘书长单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16年开始,在区内率先推进诊改工作,以目标管理与部门绩效考核为切入点,走内涵发展之路,推动学院办学水平持续上升。 1 明确目标,抓住诊改“牛鼻子” 自2016年9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院上下积极动员,完善目标和标准,构建考核性诊改机制: 首先,理念先行,全员参与。两年多来,学院先后派出300多人次参加全国、全区诊改委组织的培训,组织校内培训10次,组织校内理论专题学习4次、全员诊改理论考试1次,参训教师达3300多人次,实现了教职工诊改理念学习全覆盖。 其次,制定方案,明晰任务。通过反复的研究论证,制定了学院诊改工作实施方案,系统构建学院诊改系统,明确构建诊改系统的主要任务,同时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好牵头部门、时间节点和考核诊改措施,织就一张纵横交错的诊改体系建设的任务网。 再次,贯通五纵,明确职责。从 “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出发,确定改革重心,明确“五横”对应的职能部门,并督促、指导其按照“五纵”目标链、标准链、实施链、保障链、信息链的要求设计落实好每个层面的具体工作,初步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然后,找准起点,构建体系。制定出由学院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11个系(部)子规划组成的学院规划。认真分解规划,形成年度目标链,先后制订了26个创一流专业的三年发展规划,以及96门课程二年建设规划;完成了各专业师资队伍发展、辅导员职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三年规划。完善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归并、新增、修订、废止的办法,把原有的336项管理制度规整为176项制度并配套相应工作流程。 最后,打造平台,信息支撑。引入数据治理手段,两年来先后投入2000万元加强智能化校园建设,开发和整合各种业务系统,初步搭建了可视化诊改数据平台。 2 精准发力,探索诊改新路子 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推进诊改工作。首先,建立“三级”质量保证机制,明确责任主体。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各副院长为副组长,学院各部门正职负责人为成员的学院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构建学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办公室-质量督导工作小组三级质量保证的责任体系以及质量管理信息反馈及调控机制。 二是推进绩效管理改革,发挥绩效管理杠杆作用。学院出台了新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将诊改工作推进情况直接与部门绩效工资挂钩,2017年学院以落实诊改工作目标为主要考评点,对全院所有的教学部门、党政教辅部门全面开展了绩效考评。 三是及时研究,有效跟进。成立诊改工作指导组,并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报告制度,及时把握诊改工作推进情况,遇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四是打造范例,渐次推行。针对诊改工作可参考做法少,大家理解不到位而无从下手的情况,学院优先选择特征明显部门或者工作作为切入点,率先探讨研究关键工作环节,形成示例模板,以此指导和带动其他部门或工作的开展。 3 纳入考核, 诊改工作发挥实效 2017年秋季学期,学院35个部门、36个专业和152门课程均完成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学院全部行政管理人员对照岗位工作标准开展自我诊改,并向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提交个人诊改登记表。通过开展诊改工作,初步建立了“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较为科学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学院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工作质量螺旋上升。 在2017年全区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检查中,学院的诊改工作得到了自治区教育厅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诊改工作进度和成效位居全区职业院校前茅。3月23日,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CASEE)、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8)》中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1386所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跃升排行榜319名,广西区内排第六名,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的办学实力和竞争力。 |
字体: 放大![]() ![]() ![]() |
版面导航 |